180师兵败朝鲜,韦杰回国任四川军区副司令25年,邓华:真不容易

发布日期:2025-05-22 09:20    点击次数:164

【前言】

壮族名将韦杰是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作为少数几位少数民族高级将领之一,他历经多次重大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战事告一段落,志愿军第三兵团所属的180师在刘世军率领下撤退时遭遇敌军重兵合围,伤亡惨重。时任第六十军军长的韦杰亲历了这一事件。

1957年,韦杰回国后被任命为四川军区副司令员,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后来当他的老领导邓华调到四川任职时,韦杰多次前去探望。见面时,邓华感慨地对他说:"这些年,你辛苦了......"

【入朝作战,180师兵败朝鲜】

1950年6月朝鲜战争打响时,川军部队六十军进行了编制调整。该军保留了178师驻守川西,同时整合了17师和180师,并接收了61军181师。此外还组建了新的炮兵团。原61军军长兼川北军区司令韦杰调任六十军军长一职。

1951年3月1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下属部队开始分批进入朝鲜。根据行军安排,第六十军率先出发,随后是兵团指挥部、第十二军和第十五军。这些部队分成两路纵队,徒步跨过鸭绿江向朝鲜境内挺进。

3月中旬,天津举行了一场针对新赴朝作战的第三兵团和第二十兵团团级以上军官的会议。周恩来总理亲临现场进行动员讲话,他与王近山将军同乘一辆车抵达天津。

会议分组讨论期间,王近山趁间隙派参谋武英去会场请六十军军长韦杰出来。韦杰不明缘由,跟随武参谋前来面见王近山,见面后立即询问原因。

"王副司令,您需要我过来吗?"

老韦,请坐。今天找你来,是想请教一件事。

王近山与韦杰私交甚笃。抗战时期,两人同在晋察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担任副司令员职务。后来王近山升任代理司令员并最终转正,而韦杰则调任第十四纵队司令员。职务变动之际,王近山曾特意询问韦杰的去向。

"180师的作战能力到底怎么样?"

韦杰思索了一会儿,坦言自己刚从61军调任,随即前往南京进修,对180师的作战能力尚不熟悉,心中不免有些顾虑。

5月11日到15日期间,六十军的三个师顶着大雨分头行动,从各自驻地推进至春川一带。军长韦杰率领指挥部克服困难,最终在水利峰建立了新的指挥中心。

5月16日晚,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进入第二阶段。三兵团在作战中取得突破,经过72小时激烈交火,成功击溃美军第二师第38团的两个营级单位。

5月21日,六十军下属的一八0师成功牵制美军陆战一师和第七师,并抓住战机发起进攻,最终占领了洪川北岸的远水洞和望月里地区。

王近山坚持要增强十二军的战斗力,计划将六十军的一八一师调拨给曾绍山指挥。武英在拟写命令时表达了担忧。

王司令,十二军确实需要增援,但若将六十军的三个师拆分到不同部队,韦杰军长的指挥权可能会受到削弱。

王近山略作沉吟后说道:

接到兵团指令时,韦杰暗自吃惊。这意味着六十军的两个主力师已划归兵团直接指挥,仅剩一八0师仍归军部管辖。然而,兵团要求六十军牵制美军的作战任务却未作调整。

在春川至加平战区,部队向东推进的战线长度并未缩短,相当于两个主力师向东转移,留下的防区全部由一八〇师接管。该师将直接对阵美军精锐部队。

向来严谨的韦杰虽心存疑虑,仍严格按照兵团指示完成了任务。

"老袁,180师的情况你怎么看?"

韦杰刚开口,却突然收住了话头。

180师的作战能力整体较强,该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与过游击战与运动战,通常表现主动积极,指挥体系灵活机动,官兵战斗作风顽强,既能进攻又敢打硬仗,执行任务坚决果断。袁子钦稍作停顿后补充道,但该师经历的硬仗实战经验相对不足,尚需进一步锤炼。

韦杰虽心存顾虑,仍指示师长郑其贵果断执行兵团作战计划,要求部队全力进攻,同时须及时向兵团指挥部汇报战况。

接到作战指令后,郑其贵师长与段龙章副师长迅速组织军事会议部署行动。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我军攻势迅猛,最远推进达300里,成功突破敌军防线,跨过了北纬37度线。

然而,与初期战况相似,这次攻势仍未取得预期效果,未能消灭敌军整编师团。随着西线美军调集主力部队向东增援,加之我军突击部队经过长时间作战,弹药和补给消耗殆尽,实际上已失去继续推进的能力。

5月21日,彭德怀命令部队停止攻势并撤回北部。第二阶段作战持续五天,一八〇师在战斗中面对优势敌军,推进超过100公里,成功歼灭部分敌人,圆满达成作战目标。然而,该师连续作战后已极度疲惫,人员伤亡较为严重。

李奇微敏锐注意到战局转变,于20日迅速制定了反攻方案,趁敌军疲惫之际果断出击。

1951年5月20日拂晓,美军第七师、陆战一师与韩军第六师在炮火和空中支援下,突然对180师阵地展开反攻。由于对战局缺乏整体了解,180师指挥部此时仍误判敌军采取的是"以守代攻"策略。

截至24日,一八0师已丧失战斗力,韦杰下令该师北渡汉江。政治部主任吴成德回忆,在23至24日的阻击战中,该师军官伤亡人数远超国内战争时期两个连队的累计损失。

26日当天,一八0师向西北方向实施突围行动。饥饿疲惫的官兵们仅靠少量轻武器与敌军激战。由于误食有毒野菜,多人丧失战斗力,部队组织体系瓦解。此时全师兵力锐减至千人以下,弹药和补给全部耗尽。

韦杰命令六十军第三兵团全力营救一八0师,但夜间山路艰险且通讯设备损毁,导致双方失联,最终救援行动未能成功。

王近汉这位从未失利的"常胜将军",此刻面容枯槁,泪水无声滑落。一八0师的覆灭,让他首次体会到了战败的苦涩。

朝鲜战场上"一八0师"的失利成为韦杰难以释怀的心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韦杰在家中极少提及这支部队,即便子女在部队大院长大也很少听闻。

他们了解到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中,一八〇师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并得知此事与其父有关。当时他们的父亲担任六十军军长一职。这些信息主要来自社会上的各种传言。

郭毅作为韦杰的妻子,同样不知情。直到韦杰晚年病重时,她才忍不住询问。

"心里有话就直说吧,为革命奋斗这些年,难道还信不过组织?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就行!"

韦杰无奈地笑了笑。

"我这点委屈算得了什么?一八0师那么多战士没能归来,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沦为战俘,他们承受的痛苦才叫深重......"

从朝鲜战场返回祖国的韦杰,内心充满难以平复的愤懑,但他选择将这份情绪深藏心底,很少向人提及。1955年,这位沉默的军人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7年,他被调任四川军区担任副司令员职务。在这个岗位上,他坚守了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期间,他时常抽空看望昔日的老领导邓华。

【上任四川军区副司令】

1957年,我国着手筹建军事院校分院体系,刘伯承担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并兼任张伟职务。在此期间,刘伯承与韦杰进行了工作谈话。

"韦杰同志,要不要考虑和我一起去北京?军事学院那边还需要你。"

韦杰思索片刻后谨慎地答道:

师长,我的文化水平有限,恐怕难以胜任院校工作,能否请组织重新考虑我的岗位安排?我愿意接受任何工作调动。

刘伯承略作沉吟后答道:

"管理军队必须重视军校建设,这是我的原则。但你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容我再斟酌。"

很快,刘伯承向韦杰传达了消息:

"韦杰,考虑去四川发展如何?成都军区需要人才,你正合适。"

同年,韦杰出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一职。

韦杰任职期间勤勉尽责,曾以普通士兵身份到"红二连"体验基层生活,平易近人。他要求该连连长和指导员共同前来汇报工作,并给予具体指导。

"别称呼我为首长,也无需请示,有任务直接安排即可。"

1960年,邓华被调往四川出任副省长职务。考虑到工作需要长期驻留,他决定举家迁往四川。到任后,省委安排他主要负责农机领域的工作。

年过半百的邓华并未因年龄而退缩,他坚信只要有任务就能胜任。尽管此前缺乏相关经验,他仍决心从零开始学习农机知识,并以一贯的实干精神迅速投入到新岗位中。

邓华工作认真负责,做事一丝不苟,注重细节。与他共事过的人无不印象深刻。他亲自下田参与试验,与农民共同测试打谷机和插秧机,并指示农机部门"立足实际需求,切实服务群众"。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韦杰时常探望邓华,这份情谊令邓华深受触动。每次见面,韦杰都恭敬地称呼邓华为"老首长"。抗美援朝时期,担任60军军长的韦杰曾在邓华麾下任职。

志愿军司令部举行第五次战役总结会议前夕,副司令员邓华已回国向毛主席汇报战况。毛主席特别一八0师被围困的情况,曾专门致电司令部询问该师处境。

"一八〇师的近况怎样?我很关心。"

韦杰与袁子当时承受着巨大心理负担,但邓华和彭德怀并未责怪他们。回忆在朝鲜战场的艰苦岁月,韦杰眼眶湿润。得知邓华调往四川后,他时常前去探望,心中充满牵挂。

1977年8月,中央决定任命邓华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尽管在四川生活工作近二十载,他对这片土地充满眷恋,但接到调令时仍感到欣喜。

临行前,邓华在成都机场向送别的同事们表示:

在四川生活工作的18年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眷恋,这里已成为我心中的第二家乡。未来若有契机,我定会重返此地。

临别之际,韦杰特意赶来送别。邓华紧握他的手,由衷说道:"这些年来你一直担任副手,实在难为你了......"

韦杰在四川军区担任副司令员长达25年,勤勉尽责,最终晋升为中将,享受行政6级待遇。尽管职位不低,但他生活极为简朴,每月工资扣除香烟费用和党费后便所剩无几,甚至从不随身携带现金。

韦杰一生光明磊落,既不刻意逢迎权贵,也不轻视普通百姓。他始终秉持自己的处世原则,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所有人。

韦杰晚年始终无法释怀的,是朝鲜战场上180师的失利。生命最后时刻,他反复修改文稿,希望客观记录这段惨痛历史。遗憾的是,稿件尚未寄出,韦杰就离开了人世。其妻郭毅遵照遗愿,将这份珍贵手稿寄出,最终完成了丈夫的夙愿。



上一篇:河北体彩党委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下一篇:协鑫集成:GPC电池项目产品目前已迭代至GPC2.0,GPC3.0正在规划中

Powered by 澳亚国际app下载苹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